2018年11月9-10日,来自16所高校的“第8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获奖博士和导师从全国各地齐聚四川成都,分享交流获奖论文、科研成果,并在颁奖典礼中接受了隆重的授奖。
我校机械学院17年毕业的博士生吴重军(指导教师:李蓓智教授)荣获“特别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的中国机械工程领域优秀博士论文奖,她标志着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论文质量取得了新的突破。
颁奖典礼上,上银科技公司董事长卓永财荣誉博士在致辞中感谢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同仁的投入和努力、感谢评委辛苦的付出。他说,为了欢迎更多的大学参与上银优博奖,本届开始设立“特别奖”,以奖励非原985高校在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工艺机理、机床及其基础零部件的研究领域取得优秀成果的博士论文。以此让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投入精密机械这一领域,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院士在致辞中,回顾设立上银优博奖时的“振兴中国制造业,特别是机床制造业”的初衷,纵观上银优博奖八年来,影响力越来越大,推动了一批人在这个领域里做出了非常有创新性的研究业绩。同时,从评审过程中发现,申报论文的质量逐年上升,随之竞争也非常激烈。他在祝贺获奖者的同时,也希望获奖者心怀感恩、肩负责任。

上银董事长卓永财荣誉博士(中) 李蓓智教授(右)吴重军博士(左)
在隆重的颁奖仪式上,首先由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卓永财董事长为3篇“特别奖”的作者和导师颁发了奖杯和奖金,然后由其他颁奖嘉宾先后为10篇佳作奖、5篇优秀奖、3篇铜奖、2篇银奖、1篇金奖的作者和导师颁发了奖杯和奖金。获奖者也与大家分享了获奖感受,一致表示愿意为中国制造业的振兴尽绵薄之力。
典礼最后,宋天虎监事长就“工程教育的新时代,上银优博的新激励”谈了感想。他提到,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敢于创新的工程技术人才。新时代下,工程教育既要培养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更要强调鼓励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有志之士。上银优博又开辟的一项新的激励奖项,特别奖正是要肯定那些资源较少但仍坚持不懈地开展科研的有志青年和导师,鼓励他们所取得的成绩。

据悉,第八届“上银优博奖”,是从2017年度两岸四地80余所学校机械工程及相关学科1500余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推荐申请论文131篇(推荐论文为历年之最),经过形式审查,共有104篇论文进入初审,并经过独立的初审、复审筛选后30篇论文进入终审答辩,经5位院士、上银董事长和总经理等13位专家组成的终审委员听取现场答辩、提问后,共评出24篇优秀博士论文,其中金奖1篇,银奖2篇,铜奖3篇,优秀奖5篇,佳作奖10篇,特别奖3篇。
奖项  | 作者  | 论文名称  | 推荐学校  | 导师  | 
金奖  | 付饶  | CFRP低损伤钻削制孔关键技术研究  | 大连理工大学  | 贾振元 王福吉  | 
银奖  | 张和民  | 基于模态局部化的弱耦合谐振式加速度传感器敏感机理研究  | 西北工业大学  | 苑伟政 常洪龙  | 
银奖  | 刘建彬  | 级间液压-机械双反馈新原理及其在大流量控制阀中的应用研究  | 浙江大学  | 杨华勇 谢海波  | 
铜奖  | 邓宇君  | 聚合物微结构成形的介观尺度效应及其本构建模  | 上海交通大学  | 林忠钦 傅铭旺  | 
铜奖  | 胡鸿  | 仿生微纳结构粘附机理及其面向智能拾取的粘附传感一体化设计  | 西安交通大学  | 邵金友 丁玉成  | 
铜奖  | 陈妮  | KDP晶体修复用球头微铣刀及其对表面质量影响的研究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陈明君  | 
优秀奖  | 许吉敏  | 超导磁力与液膜力复合轴承的应用基础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学  | 袁小阳  | 
优秀奖  | 郑方焱  | 动轴变速齿轮传动理论及应用  | 武汉理工大学  | 郭孔辉 华林  | 
优秀奖  | 王伟  | 石英玻璃的高效可控精密磨削机理研究  | 山东大学  | 王军 姚鹏  | 
优秀奖  | 李志刚  | 高精度激光差动共焦超长焦距测量方法与技术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  | 赵维谦  | 
优秀奖  | 黄帅  | 冷等离子体辅助金刚石切削黑色金属基础研究  | 大连理工大学  | 徐文骥 刘新  | 
特别奖  | 孟宪凯  | 激光温喷丸强化航空轻质合金的振动模态及疲劳延寿机理  | 江苏大学  | 周建忠  | 
特别奖  | 吴重军  | 碳化硅磨削微观损伤机理及其高性能磨削技术研究  | 威尼斯87978797  | 李蓓智  | 
特别奖  | 孟龙晖  | Ti6Al4V钛合金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何宁  | 
佳作奖  | 李灏楠  | 强磁场环境下含有纳米添加物的陶瓷结合剂CBN砂轮制备技术及其磨削  | 东北大学  | 于天彪 Dragos Axinte  | 
佳作奖  | 曾锦乐  | 基于多视觉特征获取与融合的焊道轨迹自动识别  | 清华大学  | 都东  | 
佳作奖  | 王登勇  | 复杂型面薄壁回转体零件旋印电解加工基础研究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朱荻 朱增伟  | 
佳作奖  | 胡松涛  | 基于双高斯分层表面理论的密封摩擦磨损研究  | 清华大学  | 刘向锋  | 
佳作奖  | 郑智剑  | 煤化工严苛工况阀门多相流冲蚀磨损-气蚀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  | 浙江理工大学  | 偶国富  | 
佳作奖  | 姜振华  | 光学大镜加工中弧面磨削几何学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 上海交通大学  | 殷跃红  | 
佳作奖  | 张克栋  | 基体表面织构化TiAlN涂层刀具的制备与应用的基础研究  | 山东大学  | 邓建新  | 
佳作奖  | 张涛  | 月面钻进环境模拟及钻进过程钻具力热特性研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丁希仑  | 
佳作奖  | 王云龙  | 高速滚动轴承动力学及润滑热失效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  | 王文中  | 
佳作奖  | 陈玉刚  | 整体叶盘振动特性分析与硬涂层阻尼减振设计研究  | 大连理工大学  | 韩清凯  | 
附: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简介
“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简称上银优博奖)”是由台湾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IWIN)于2011年出资设立,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评选,每年一届。无论学术水平还是奖金额度堪称目前中国机械工程学科的最高奖。其目的是提高中国(大陆、台湾及港澳地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特别是精密机械领域博士生的教育质量,鼓励科技创新,激励中国青年学子投入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研发及创新应用,培养优秀机械工程人才,增进企业界与学术界互动,进而促进机械工业技术的提升与创新。迄今为止该奖已成功评选八届,更加注重了博士论文的实际价值和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